草根講堂,聽社區名嘴講生活
??長沙晚報記者胡媛媛“種花和種菜其實差不多,
多照料、勤施肥,陽光水分按需給,用心一定有收獲!”小區前坪擺好瞭一盆盆綠植花卉,居民們或蹲或站,聆聽一位年過花甲的老漢傳授“花草經”。在芙蓉區東
宜社區,為失地農民量身開設的“草根課堂”每月都會開講一兩回,隻不過登上講臺的不是名傢大師,而是和居民們常打照面的一群草根“名嘴”,說的都是傢門
事,傳的多是生活技巧,如此接地氣的講堂自然吸引瞭大批鐵桿粉絲。
??失地農民登臺授課傳生活技巧
??“陳爹開講養花課,大夥趕緊去學一手!”昨日一大早,東宜社區居委會的前坪就站滿瞭居民。61歲的陳金洲是社區出名的愛花達人,傢中林林總總擺放的上百盆花卉綠植,都是他一手打理。
??小巧精美的鐵藝花架上,情人淚民間信用貸款信用貸款貸款等垂吊植物青翠欲滴,蟹爪蘭、長壽花盛開正艷;大型盆栽內,鳳尾竹、萬年青挺拔秀麗,看得居民心癢癢,恨不得自傢也滿是花
紅葉綠。“萬年青要栽種在濕潤但不積水的土壤內,且種植環境不能低於5攝氏度;蟹爪蘭要少澆水,不能讓陽光直照……”陳爹如數傢珍,遇到重點內容還重復一
兩遍,方便大夥記清楚,而居民們有的拿著紙筆忙記錄,有的舉起手機拍視頻。
??幾年前,陳金洲還是一名看天吃飯的“資深”菜農,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大潮,洗腳上田後的他放下鋤刀住進樓房。而不甘清閑的他迅速“轉型”,一邊翻看花卉種養書籍,一邊買回盆栽花苗搗鼓,就連別人丟棄的綠植,他也撿回來練手,還真讓一部分起死代償民間高利貸回生。
??翻開“草根講堂”的講師團名單,一大半人和陳爹有著同樣經歷:年近八旬的杜根良擅長書法對聯,舞文弄墨讓大傢心服;搞瞭多年客運物流的陳文偉有創業心
得,教理財很應點;低碳達人楊令輝平時留意生活小訣竅,曬出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著,而且他們都有著一個身份——失地農民。
??新社區文化彌合新市民心理斷層
??為何要打造一個由社區居民自講自學的“草根講堂”?東宜社區書記李慧告訴記者,該社區轄內有芙蓉區第一個純安置農民小區,居住著該區東岸片區六個村的
800餘戶拆遷安置農民。“生活似乎在一夜之間就改變瞭,小區裡有瞭房子,手裡有瞭票子,離開土地後很多人都不知道幹什麼瞭。”
??更多困惑也由此產生:一道道防盜門隔開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原本熟於走門串戶的鄉鄰變得陌生;傢傢都有幾套安置房,日子好過瞭,時間難打發,一些人便學會瞭搓麻的“手藝”;從農民變居民,身份變瞭但生活習慣沒變,花園小區裡的綠地被開墾成菜地……
??“這種心靈斷層要彌合,需要一種契合失地農民實際、符合其口味的精神生活和社區文化。”李慧回憶,當時社區內有位失地農民廚藝不錯,自告奮勇願教大夥炒
幾個菜,那天擺在小區門口的灶臺才起油鍋,居民們就圍過來,有遞油鹽醬醋的,有問炒菜訣竅的,場面很是熱鬧。更讓李慧沒想到的是,第二天就有5位居民找上
門來要求教廚。社區因勢利導,一份不限年齡學歷,隻要有才藝就可登臺開講的“草根講堂招募令”很快攪熱瞭東宜社區,有一技之長者紛紛報名當老師,講堂開講
後更是場場爆滿,有的居民更是全傢出動,上演夫妻同窗、爺孫同學的開心樂事。
??下一步準備拍微視頻上“網課”
??如今兩年過去瞭,“草根講堂”受歡迎指數一直居高不下。原因何在?
??東宜社區的居民說,原因之一便是課程接地氣,堂堂都實用。以前每天下田耕種,從未想過著裝打扮,幾場服飾搭配課學下來,還真有不少人穿出自己的潮流范;
失地補償後手中的餘錢如何打理,居民中的創業先行者不光抖出自己的秘訣,還邀請鄰居們一起致富。原因之二則是圈子裡的人講圈子裡的話,大夥能聽懂,也願意
聽。不久前,社區開設瞭一場如何使用智能手機的課程,登臺開講的周開明可是有故事的人。種瞭大半輩子田的他以前大字不識幾個,迷上電腦後從漢字拼音開始自
學,雖然常搗鼓得死機黑屏,卻硬是將電腦裡每個程序都瞭解清楚,並觸類旁通玩轉瞭其他電子產品。“手機屏幕上的應用模塊,就像我們以前種的方塊田,下載程
序多瞭會影響手機運用,要常常拔草除害。”周開明當起“IT講師”,專業術語統統不提,表達接地氣,效果自然好。
??把失地農民自己的文化扶起來,引導他們成為新生活的演員、編劇和導演。如今,諸多變化在東宜社區上演:健身跳舞的身影逐漸代替搓麻打牌的吆喝;以往毀綠
種菜的雙手,如今搗鼓起花草盆栽。不少像周開明那樣的學習達人不斷湧現,他們走進老年大學,開始琢磨起琴棋書畫,掌握才藝後更是不吝傳授,從曾經的聽眾變
身“草根講堂”的老師。
??李慧告訴記者,接下來社區打算將一堂堂的講課拍攝成微視頻,上傳居民微信群、QQ群,讓不能來現場的人也能上“網課”。“拍攝、制作、演員不用請,都是我們居民一手搞掂!”
??品牌速讀
??草根講堂
??2013年5月,芙蓉區東岸街道東宜社區成立一個新穎課堂,學生都是失地農民,老師則是有一技之長的社區居民,用自己的語言講生活技巧、傳文化技能,幫助新市民盡快融入都市新生活,成為大夥稱贊的“心課堂”。
??記者點評
??在中國城鎮化建設奔跑向前時,給予失地農民心靈層面上的民生關註,已成為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課題。
??東宜社區“草根講堂”可借鑒之處在於,其直面失地農民存在的文化斷層,並創造性地讓農民自我造血、自我融合,不是采取“喂食式”的幫助,而是通過失地農
民參與到文化產品的挖掘、選擇以及傳送過程中,讓他們在告別田園牧歌的鄉村生活時,仍擁有自己的精神傢園,進而實現向都市居民的自覺轉變。
??從這一角度上來說,構築對失地農民的文化關懷體系,不僅僅是一種民生事業、文化意義的延伸,更是對城鎮化建設內涵和質量的提升。東宜社區的探索,或可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發。
新聞來源http://cs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5-03-18/07565983747579199154702.shtml
留言列表